親子閱讀策略
 
預測
1. 閱讀前:和孩子看看封面、書名和作者名等,然後和孩子一起預測一下故事的內容。

2. 閱讀中:在故事中,稍作停頓,問問孩子預測將會發生什麼事,例如:你猜究竟主角會怎樣做?他會不會立刻逃跑?

3. 閱讀後:你有哪些預測猜中了?為什麼你會猜中的?

聯想

1. 請孩子多點在文章或故事中,找些東西來作聯想,使故事中的東西與孩子的生活和經驗拉上關係,好讓孩子更能投入其中,並使故事更生活化,更有意思。

2. 閱讀中:除了意思上的聯想外,亦可帶領孩子從文字中去聯想想關的文字和詞語等。

提問法

1. 基礎問題:如問什麼、何時、何地、怎樣和何人等事實性問題。

2. 分析類問題:如問為什麼等問題。

3. 評鑑類問題:如問「你認為…」等問題。

圖像化

1. 閱讀一些沒有圖畫的書本,或閱讀時暫時不讓孩子看書中的圖畫。
2. 閱讀後:請孩子按所聽到或看到的文章或故事畫出他們腦海中的畫像,好讓。文字轉化為圖像化的想像,這樣做便能令文章變得更生動、更具體。

推論/推理

1. 推測字詞之外,也可以推測文中的一些因果關係等。答案只要合理或理據/理由充份便可以了。

2. 閱讀後:請孩子推論主角的性格等,有什麼東西支持他們的想法?

3. 每個人基於自已的想法、信仰和經驗而對文章或故事作出解釋,所以,讓孩子多發表他們的看法和理解是很重要的。

找出主旨及重點

閱讀後:從文章或故事中讓孩子找出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或部份。為什麼這是最重要?有什麼東西與這個重點有關的?

綜合

把新的和舊有的資料結合和比較,然後綜合成一些新的看法。(這個屬高層次的閱讀策略)

檢視理解

1. 高階思維的其中一種。

2. 檢視自已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不明白,是什麼原因以致不明白?是背景資料不足嗎?是字詞太深嗎?

3. 當找到自已的閱讀問題所在時,便針對該問題而作出適當的解決方法,以提升自已的閱讀能力。

 

學會閱讀

 

認識文體

不同的文體,有不同的文體特色。認識各種文體的特色與結構,對我們理解是有一定幫助的,因為我們都要借文意脈絡幫助我們推斷陌生的、困難的字詞的意思。

推斷詞意

1. 從部首猜出字詞的大概意思
2. 從上文下理去推斷詞意
3. 先去除不影響文意的修辭手法
4. 找出句子的關鍵詞
5. 以句子的組織結構為線索
6. 找出句子前後文意的關係

留意標示語

「標示語」是用來強調文章的概念結構和組織。它不能提供實質的訊息,但能使文章的綱領結構清楚顯示出來。閱讀時,標示語能發揮提示作用,使讀者易於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內容。
例如:「第一」、「第二」、「第三」、「首先」、「其次」、「最後」、「本文主旨在於……」
「總而言之」、「總之」、「相反」。

撮寫段意

即對文章內容進行篩選,分辨文章中哪些是重要的內容,接著將各段的要旨歸納出來,再將它們重新組織,以取代原來的文章。撮寫的方法如下:
1. 刪除:刪去不相關的句子。
2. 歸類:將同類的句子集中處理。
3. 建構:將不相連的句子建構出新的主題句。
4. 綜合:將段中幾句/句群綜合成較高層次的主題句。

綜合

把新的和舊有的資料結合和比較,然後綜合成一些新的看法。(這個屬高層次的閱讀策略)

檢視理解

  1. 高階思維的其中一種。
  2. 檢視自已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不明白,是什麼原因以致不明白?是背景資料不足嗎?是字詞太深嗎?
  3. 當找到自已的閱讀問題所在時,便針對該問題而作出適當的解決方法,以提升自已的閱讀能力。

 

資訊技巧

 

六何法

六何法可用來分析文章,也被用來教導作文的寫作、提升閱讀能力和問題的分析。
1. 事(“W”hat)
2. 人(“W”ho)
3. 時(“W”hen)
4. 地(“W”here)
5. 為(“W”hy)
6. 如(“H”ow)

腦圖(Mindmap)

腦圖(Mindmap)由Tony Buzan提出,又稱流程圖、結構圖、心智圖、聯想圖、心像圖等,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。
製作方法:
1. 腦圖是一個網狀的圖形
2. 在它中心的是目標字,我們以此為聯想的對象,盡快寫下目標字能令我們想起的字詞。
3. 它把我們所聯想到的詞彙連成一個整體
例:

腦圖可以作為一個寫作的工具,因為它能夠:
1. 即時記下一閃即過的念頭
2. 聯想法可以引起一連串同類或不同類的詞彙,有效地豐富了文章所使用的詞彙。
3. 聯想法亦可以令我們想出多個角度去寫描寫性文章
4. 閱讀別人的腦圖可以分享到別人獨特的寫作意念

Super 3

Super3是由Big6簡化而成的。步驟簡單,可用於日常生活或任何學習領域。

  1. 計劃Plan—(Beginning)
  2. 製作Do—(Middle)
  3. 檢視Review—(End)

Big 6

Big 6是一個較常用的資訊技巧,以提升學習效能。這種方法透過一種系統化的方式,幫助學生解決問題。Big 6的六個基本步驟為:

  1. 定義問題:決定所需資料及要做的東西
  2. 尋求策略:決定搜尋資料的方法及來源
  3. 獲得資訊:搜尋所需資料
  4. 運用資訊:篩選及運用資料
  5. 綜會資訊:綜合/整合資料
  6. 評估資訊

六帽子思考法

六帽子思考法是由心理學家Edward de Bono提出的,在比所引用的乃取材自其中一本著作《Teach Your Child How to Think》。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,可讓教師及家長作為一本教導學生或子女思考的工具書。這方法強調從不同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,客觀地分析各種意見,最後作出結論。六帽子:紅、黃、黑、綠、白和藍。

  1. 色思考帽:從感情和直覺感性地看問題
  2. 色思考帽:尋找事物的優點及光明面
  3. 色思考帽:從事物的缺點、隱患看問題
  4. 色思考帽:用創新思維思考問題
  5. 色思考帽:提供事實與數據
  6. 色思考帽:整體的思維模式

KWL

  1. (閱讀前)K: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opic?我知道些什麼?
  2. (閱讀前)W:What do you want to know?我想知道些什麼?
  3. (閱讀後)L: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book?我知道了些什麼?

 

閱讀知多D

 

杜威十進分類法
本校圖書館是採用「杜威十進圖書分類法」,除了故事書外(P 圖畫故事,CF 中文故事,F 英文故事),將全部圖書分為十大類。

100哲學

600應用科學

200宗教

700藝術

300社會科學

800文學

400語文

900歷史地理

500自然科學

000總類

 

伊索寓言

  1. 誰是伊索
  2. 寓言」是什麼?
  3. 閱讀《伊索寓言》網站推介:
    1. 故事王國
    2. 伊索寓言
    3. 伊索寓言

中國成語故事

  1. 什麼是「成語」?
  2. 閱讀《成語故事》網站推介:
    1. 成語動物園
    2. 成語e家睇
    3. 成語故事廊

中國四大名著

  1. 三國演義》作者:羅貫中
  2. 西遊記》 作者:吳承恩
  3. 水滸傳》 作者:施耐庵
  4. 紅樓夢》 作者:曹雪芹

作家知多D

作家

簡介

金庸

原名:查良鏞 【想知多D,請按超連結!】

梁科慶

梁科慶(1965-)為香港本土出生的作家,1987年於樹仁學院(今樹仁大學)中文系畢業。1990年赴笈加拿大進修,先後在蒙特婁市的Concordia University及夏理法斯市的Dalhouise University取得文學士和圖書館及信息學碩士。
梁科慶閒來喜歡寫作,樂於嘗試任何題材,1988年首次參加青年文學獎的「報告文學」及「文學評論」徵文比賽,獲得「報告文學」組冠軍和「文學評論」組亞軍。1989年再參加同一比賽的「文學評論」組,奪得冠軍。
他其後開始於《突破少年》雜誌撰寫專欄《特工阿Wing》,並於突破出版社出版其首個特務系列小說《Q版特工》,深受學生歡迎,此系列更獲得多項獎項。梁科慶著作甚豐,有留學指南、《爸媽也上網》、《灰狗傳說》、《領袖是誰》、《越界之旅》、《我不再寫日記》、《熱火青春》等,其系列著作有《Q版特工》系列、《HoHo破奇案》系列及《神探大開》系列。梁科慶亦熱愛撰寫書評,其書評有《在書架上漫遊》及《在書架上飛行》。
梁科慶於1996年加入香港公共圖書館工作並工作至今,現於北葵涌公共圖書館擔任圖書館館長。此外,他亦經常會為各學校及團體主持工作坊及講座。

菜姨姨

原名:蔡淑玲 【想知多D,請按超連結!】

君比

原名馮忻忻,美國俄勒崗大學藝術系畢業,任職中學教師多年。一九八九年開始寫作,以《君比》一文獲得「第十六屆青年文學獎」,另以《離巢》獲防止虐待兒童會徵文比賽公開組季軍。個人著作有三十餘本,《覓》、《Miss,別煩我》和《花樣校園》均入選教協及香港電台合辦的「中學生好書龍虎榜」十大好書。
聯絡君比: fung_quenby@yahoo.com.hk

馬翠蘿

【想知多D,請按超連結!】

韋婭

原名:左韋 【想知多D,請按超連結!】

 

圖書印刷

  1. 一個有關圖書印刷的網站—大中華印藝網,此網站有很多有趣和有用的資料。
  2. 或於「維基百科」找尋更多有關印刷的資料。